近年港股市場「向下炒」現象盛行,早已發展成有組織的市場操控活動。初接觸的投資者可能都有一個疑問,為何股價不斷狂瀉暴跌,卻換來莊家不斷換取盈利呢?而過程甚至能無限循環,使小股東聞風喪膽呢?
向下炒?
首先,「向下炒」可統稱為一個使股價不斷下跌,卻從中獲利的市場行為,與沽空有相似的地方。而此舉卻可確保大股東(莊家)從中獲利,小股東或散戶投資者卻是必輸無疑的。

Photo from Internet
配合財技地炒
莊家持股一般是股本的一半或以上,有能力投下大量沽盤,趁機套現,而股價一旦下跌夠深,有關人士亦可增持。不過,其實只要熟悉並運用好「供股」、「合股」及「配股」等財技,「向下炒」對莊家或大股東可謂無往而不利,從中獲利視作等閒。
若以第一身來操作解釋「向下炒」,這種莊家趁高位派貨,待低位購回股份的財技,可能會更容易理解。
1.)先假設你是一隻股票的莊家,目前股價為1元;
2.)你以大折讓大比例配股給一致行動人士(可能是好友等)或自己,就如以0.8元配售20%新股給他們;
3.)同時,你再在市場上不問價式地不停沽售手持股票,令現時股價已下跌到0.7元的水平;
4.)此時再以0.6元配售價配新股給自己;
5.)結果變相把先前沽出的股票的成本價變成0.6元;
6.)而你在股價1元至0.6元之間沽出的差價就是本次「向下炒」的獲利。

Photo from Internet
當股價變得低殘:合股
當莊家重複派貨和印股票的行為之後,股價會變得很低,可能是「仙股」,而港交所的規定中股票的定價下限是0.01元。
當「炒無可炒」的時候,莊家就可合股,假設把股票10合1,股價便會從0.01元變成0.1元,這個方法透過縮減股票數量令股價突然上升至一個高位,再次製造股價下跌空間,省時省成本之餘,亦方便重施故技。

Photo from Internet
當股權變得分散:供股
當莊家不斷在市場上沽售,而整個行動又令其股權分散,手握的大權各散東西。
這個時候,莊家可以1供11等大比例供股,目的除了產生碎股增加供股成本,亦務求讓小股東放棄供股來重掌股權,散戶卻因此面臨兩難。
假若他們放棄供股甚或沽貨,股權則被大幅攤薄,甚至出現一輪跌浪,莊家及其聯繫人士便可以平價吸納股票,成功「供乾」。而不願意供股的股票大部分會落入包銷商之中,股價有可能因此以高於供股價數倍的幅度上升,包銷商因此獲利。
假若供股,其資金進入上市公司賬戶,並可以其他方式套現。若然供股人數太多,達不到吸納股票的目標,亦可再次供股甚或在市場以其他手法令股價再尋底,因小股東資金有限,若他們堅持持貨,亦會加重其財務負擔,造成心理壓力,最後放棄供股甚或沽貨。

Photo from Internet
用其他方式套現
更重要的是,配股供股同時是集資手段,即使市場中有人認購其股份,對莊家而言也非壞事。既然有大量現金到手,大股東就可運用這些資金來收購自己的(垃圾)資產或向自己和好友發高薪來掏空公司,「左手交右手」,達到轉移資產的效果。當然,最後小股東或散戶的資金都會漸漸落入莊家的手中。

Photo from Internet
向下炒漸式微
除了因為大眾對股票知識的認知度提升了不少,而行動中亦可能包含虛假交易,關連交易等違法行為。當中多個步驟亦會被監管機構注意,極具風險,因此「向下炒」的案例近年算是比以往減少。

Photo from Internet
Text by Chief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