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3月,迎來春天之際,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二次會議與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簡稱「兩會」也在此時「盛開」,各家企業創辦人在席上大談對國家經濟發展的看法。
7大經濟重點
2019年的3月3日與3月5日,「兩會」正式在北京拉開帷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7大重點工作來提振實體經濟和推動高質量發展:
-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 加快經濟體制改革;
- 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
- 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Photo from Internet
兩會的企業家們
市場關注國計民生,議政獻策之餘,亦關注一眾持企業家與政協等,多重身份的富豪的講話,因為他們一番話都各自代表不同領域的經濟焦點,為外界輿論,更不容投資者忽視。
若從福布斯富豪榜看,在將近3000名人大代表、35個代表團之中,有達30位私營企業家榜上有名,而且排名都在前400以內。其中同為政協的就包括中興集團黨委書記樊慶峰、恆大集團主席許家印、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等。

Photo from Internet
馬化騰(騰訊CEO):互聯網和未成年人之間的重新反思
全國人大代表兼互聯網一線代表馬化騰,建議促進互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特別重視科研與相關倫理問題。
「如果我們的科研成果像沙灘上建高樓,如果根基不穩的話,未來風險非常大,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我們就要重新要反思。」
為了保護及支持未成年人發展,他指會建立統一平台識別未成年人,有助管理他們的總體上網時間,方便家長作個性化引導。另外,騰訊基金亦於去年投入10億,以「科學探索獎」支持青年科學家。
不得不提,馬化騰過去曾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良多,他亦對大灣區的全球影響力表示期待。

Photo from Internet
董明珠(格力電器董事長):「芯片會搞下去」
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支持「中國創新」,經常把創新二字放在口邊,她說亦會跟緊5G手機和柔性屏的大趨勢,又指格力自2015年起就涉足芯片,但總不能一步登天。
「(芯片)一定會努力搞下去。」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有關於中國製造業,她認為:
「製造業不是靠資本來實現突破的,而是要靠自身的創新、技術來實現。企業在做好內生性發展的同時,通過並購等方式實現外延式發展,更能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Photo from Internet
雷軍(小米董事長):佈局物聯網和5G技術
雷軍認為,全球製造業都高度關注物聯網和5G技術,更將工廠轉型成智能化,高效地管理大量設備,他提交的其中一份建議:《關於佈局5G應用 推動物聯網創新發展的建議》就正正為此而寫。
因此,他認為要提高國內產業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需要從社會資本、財稅金融等方面提升支持力度,幫助企業由上而下「垂直式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
雷軍另外提交了《關於提高創新能力 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建議》及《關於進一步深化落實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建議》兩項建議。

Photo from Internet
李彥宏(百度董事長):人工智能再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提交人工智能相關提案長達5年之久,2017年提案全部聚焦在人工智能,去年就鼓勵人工智能的開放平台和無人駕駛。
李彥宏今年再提出三個有關人工智能的提案,包括智能交通、電子病歷和人工智能倫理。他認為該技術的規範需要及早預判,避免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過去幾年發展非常迅速,不僅理論不斷推陳出新,計算能力上越來越強,數據越來越多,可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對於智能交通或無人車,他認為傳統方式無助交通擁堵和安全的難題,只有新技術才可「全面感知、全局決策、實時控制」:
「百度做無人車這麼長時間,其實越做越覺得,它不僅僅是車本身的問題,更多的是全社會的交通問題,怎麼能夠更好地去解決。」
為了加強電子病歷等的醫療應用,目前難題是「數據不夠規範」,對此,他建議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而「數據未被妥善共享」這難題,就以完善法律保障、開發數據流通機制等來解決。

Photo from Internet
楊元慶(聯想集團董事長):從質量強國做起
自2018年後首次從政協委員變成人大代表參與兩會,楊元慶明白製造業的發展困境需從質量強國做起。除了智能化改造、完善質量監控等,更需打造具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提出「大力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楊元慶在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方面,較關注生產效率,他認為業界對智能產業的認知和重視都不足,提出創造效率紅利的建議。政府亦可加強智能物聯網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由點及面推廣複製可行性的經驗。

Photo from Internet
綜合報導
Text by Chief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