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市場回暖,上市公司回購規模漸增,不過在3月份有跡象顯示多達170間公司減持股份,形成利好、利淡消息同出的現象。

一方面回購

響應國策回購

數據反映,自踏入2019年至今,多達458家公司的回購計劃被實施,涉資490.88億元,接近去年全年規模,同比增逾8倍。

而且,回購金額逾1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4家,包括美的集團(SHE: 000333)、陝西煤業(SHA: 601225)、招商蛇口(SHE: 001979)和恆力股份(SHA: 600346)。

為配合國策和穩定資本市場,金融巨頭如中國平安(SHA: 601318)和招商證券(SHA: 600999)均在近日實施回購方案,中國平安以50-100億人民幣首次回購股份;招商證券則以6.5-13億人民幣回購股份。另外,平煤股份(SHA: 601666)亦在本月發佈回購公告,總額介乎2.7-3.3億人民幣之間。

Photo from Wallstreetcn

一方面減持

上市公司減持規模近千億

據《中國証劵時報》引述消息,昨日(3月13日),滬、深兩市再現北上資金淨流出,同時資本減持步伐加快。而年初至今的減持市值上限更逼近千億規模。

截至昨日,今年共有428家上市公司發佈減持公告,以上限計共減持多達86億股股份,若以收盤價計,變現後將等於價值超過929億人民幣。

其中,截至3月8日,該月的上市公司發佈的減持公告就有超過175份,單周涉及減持的公告逾50條,而且減持上限超過5%的上市公司亦佔多數,包括華泰紫金、華融資產、弘毅投資等。

據統計,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春節過後共計淨減持了110億元,當中涉970位股東和445家公司。而行業分佈主於在電子通信、軟件信息技術、專用設備和醫藥製造業等。

Photo from Wallstreetcn

多種方式減持

而主要股東高比例質押情況常見,而且以可轉換債劵、ETF等形式減持的情況屢見不鮮,被內地媒體形容為股東以「跑步」方式離場。

透過可轉債減持股份的上市公司包括泰晶科技(SHA: 603738)、雪迪龍(SHE: 002658)等;而通過認購ETF實現變相減持,如中興通訊(SHE: 000063)、三七互娛(SHE: 002555)等。

最大減持總股本8.43%

從最新一輪減持公告來看,華懋科技(SHA: 603306)的大股東金威國際(持股達42.16%),計劃減持不多於華懋總股本8.43%的股份,約2,639萬股,原因是資金需求。

Photo from dtech-group.com

減持公告頻發,股價照樣上漲?

值得一提,多數公司股價自減持公告發佈後,股價仍然持續上揚。

私募機構人士強調,減持並不意味利空,與公司股價走勢也並不必然掛鈎,但若大股東持續、大筆減持,就可能是在「掏空」公司。

「減持體現出產業資本對市場的判斷,但股價漲跌是參與市場的、綜合的各種資金的判斷。」

「利空也不一定會導致公司股價短期的下跌,可能別的資金,投機的資金在增持。所以說它有個反復的過程。」

Source:証劵時報網華爾街見聞

Text by Chief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