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一代正是未來所在。中國的科網巨頭更深明此理,即使是打拼起半壁江山的霸主,終有退位讓賢之時,而建立起人才梯隊,更不能只在一時。
10年或許是一個週期,環視四周,不論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小米,都在嘗試多樣調整,其中一個共通點,可能在於「裁撤中層幹部」、「管理層的更新換代」之上。
阿里巴巴:「傳承計劃」讓80後、90後晉升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可謂是次「更新換代」的先行者,除了最早讓人才梯隊年輕化、其成效也是明顯不過的。
其人才梯隊可分為「頭部力量」的總裁班、「腰部力量」的螞蟻班、及「腿部力量」的基養班。

Photo from Internet
據公開資料,目前集團多達36位合伙人之中,天貓技術負責人吳澤明和螞蟻金服副CTO胡喜,兩位均是「80後」。
早自2003年,其培訓計劃在新員工入職一刻已經展開,每位阿里人需參加以馬雲、彭蕾、井賢棟、張勇等人為導師的「百年阿里」培訓班。而M4(總監)及以上的新員工,則要額外參加「百年湖畔」培訓班。
馬雲的公開信曾寫道:
「我們把文化,價值觀以及團隊合作,納入到對每個同事的業績考核之中。」
時至2012年,阿里為了升級換代、領導群體年輕化,陸續實施準備工作,為整個體系提供絡繹不絕的新一代管理人才。
2017年尾,當時只有34歲的「85後」阿里人蔣凡,被任命為淘寶總裁;時隔不足一年,這位年輕管理者再被任命為天貓總裁,市場稱之為「天貓淘寶兩開花」。
去年第三季,公司報表的新聞稿之中亦有著墨強調,「80後」佔上集團資深總監以上的核心管理人員14%;而管理幹部和技術骨幹亦佔到80%;至於「90後」管理者,當時已佔去管理者總數5%,超過過1400人。
後來,「傳承計劃」被公佈,馬雲將於2019年卸任阿里董事會主席,其中,他提到:
「我不認為我退下來後阿里巴巴會有什麼問題,我對我的團隊有絕對的自信,對合伙人制度有絕對的自信。公司要有靈魂,這是我特別引以為傲的。」

Photo from Internet
騰訊:10%幹部退下來、20%晉升機會給年輕人
阿里有「傳承計劃」,騰訊亦有專門培養中層幹部的「飛龍計劃」及針對基層幹部的「育龍計劃」和「潛龍計劃」。迄今為止,「飛龍計劃」已為集團培養多達300名核心管理幹部,現時內部70%以上的中層管理者都是出至「飛龍」。

Photo from Internet
2018年底,馬化騰在騰訊員工大會上稱
「對於管理幹部,要做到能上能下,幹部不是終身制。同時,在幹部提升方面,我們會拿出20%名額優先傾斜更年輕的幹部,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脫穎而出。」
而騰訊總裁劉熾平也指出未來一年內,將有10%不再勝任的管理幹部要退下來:
「尤其在中幹這個領域,我們幾個月之內很快地會完成10%的目標。」
還不止,劉熾平更正式宣佈「青年英才計劃」,宣稱要把20%的晉升機會給予年輕人。
「今後有多少年輕人是你識別出來,培養出來、提拔出來,這將作為一個管理考核指標。」
2018年9月,騰訊又再一次作出重大架構調整,當中不論是新成立的,還是被打散的事業群,都需要中高層管理團隊的強大支撐。
據《故事硬核報》,馬化騰對於最新一輪架構調整前,曾經質問:
「騰訊一兩千個總監級幹部里,30歲以下的有多少」?
答案是不到十人。
似乎貴為市值4000億美元的騰訊,在培養年輕管理層方面比較急迫。

Photo from Internet
百度:保持幹部年輕化
「沒有二把手」這個標籤經常貼在百度的身上,所幸連百度都已經在近日宣佈了人才培養計劃。
3月15日,李彥宏以內部信件公佈,新一輪人才梯隊建設計劃將會選拔更多80、90後的年輕人,讓他們走進管理層。另一邊廂,百度亦推出高管退休計劃,而百度高級副總裁張亞勤就成為首個受惠者。

Photo from Internet
2月份,百度開始實行幹部輪崗制,三位副總裁沈抖、吳海鋒、鄭子斌將進行幹部輪崗調整。
李彥宏曾提到:
「2000年到2005年,百度吸引來的人都是創業型人才,2009年後百度則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培養內部優秀人才上,曾經有「百度太子」之稱的百度副總裁李明遠就是一個例子。」
2004年,以實習生身份加入百度的李明遠,在2013年就任職了百度副總裁,成為了當時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
對於這位青年才俊,李彥宏曾愛護有加,只可惜,李明遠最終辜負了百度的期待,2016年,他因涉嫌與被收購公司私下巨額經濟往來向百度提出辭職。

Photo from Internet
京東:最滿意「管培生計劃」
「沒有二把手」的言論同時困擾劉強東。2019年初,京東商城CEO徐雷稱:
「我們的組織能力和行為方式出現了問題」,「對外界變化反應越來越慢」。

Photo from Internet
即使多年來高管頻繁離職,但今年初的京東開年大會,亦宣布年內將會淘汰10%的末位高管,而且是副總裁級別以上的。有人認為這是京東的「自我覺醒」,亦有人認為是提供機會讓年輕管理人才「上位」。
至於培養青年團隊,劉強東亦在公開場合中提到,自己最滿意的不是物流,而是管培生計劃。
2007年,管培生項目啓動,每年名校畢業生中被精選的人才,在軍訓過後輪崗全部業務半年,再補充到全國各地業務部門。他們會照計劃於3-5年內被逐步成為高層的管理者。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共九屆計劃中,440名成員中有226名現為京東的管理層。
最初,管培生由劉強東親自照料、直接交流,故被譽為「高管快車道」。劉強東的《創京東》一書曾寫道:
「我們會努力做到60%~70%的管理幹部是我們自己培養起來的,而這60%~70%的幹部又可以分為老人以及管培生兩部分。」
其中,在網絡上被刷屏的劉強東女助理張雱、及在納斯達克上市敲鐘時站他旁的投資者關係總監李瑞玉等都是第五屆管培生,而取代隆雨上任的成CEO的余睿則是第二屆管培生。這些年紀未到30歲的年輕人,已在京東成為中堅力量。

Photo from Internet
小米:沒有新軍,沒有未來
小米上市後,培養年輕人的步伐加快了。去年9月的架構調整中,小米重組成十個新業務部,當中全部總經理都以80後為主,平均年齡38.5歲。
至於王川、劉德就退居幕後,擔任新成立的參謀部長和組織部長。
內部郵件中,雷軍表示年初已決定著手培養、提拔一大批年輕的管理幹部。他更希望未來集團將星雲集,建功立業。
「沒有老兵,沒有傳承。沒有新軍,沒有未來。」
「這次的調整,就是這項工作第一階段成果的展現。」

Photo from Internet
今年2月,小米再一次調整組織架構,而「提拔年輕人」思路並未改變,強調培養年輕幹部。
小米組織部部長劉德曾表示:
「下一步,我們在努力盡早發現有潛力的年輕人,把他們放進小米各項工作的大熔爐。爭取在30 歲左右就能形成全面的能力並能夠走上戰場一線,可以獨當一面。他們代表著小米的未來。」
Source:全天候科技
Text by Chief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