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的數據,分析師在3月份對84家內地上市公司發出賣出評級或將其降級,為自2011年同期以來的最高數字,更加是正值中國股市跑先全球之年,至今已經漲幅擴大至24%之時。

Photo from Bloomberg

賣出評級罕見

交易員將此定義為北京政府希望防止股市泡沫形成的另一個跡象,因為較負面的分析師報告在中國是非常罕見的。據牛牛金融研究中心統計,2004年至今,A股的賣出評級報告只佔33萬份研報中的479份,僅為0.15%。

2015年開始,「賣出」評級報告的數量逐年減少,2018年全年僅9篇。

因為內地分析師幾乎沒有任何商業動機去讓股票產生負面影響。

先不論這些負面的分析師報告隨時都能引發股票市場足足7萬億美元的拋售浪潮,而當地股市的沽空操作仍然非常困難,這意味著當客戶有購買意願時,證券公司會產生更多的資金。

Photo from Internet

警號

新加坡IG Asia Pte Ltd.市場策略師潘靜怡表示

「強烈表明該國有意抑制經濟過熱,這可能會引發一些反思。」

「對增長的擔憂為這些降級增添了更多動力。」

37日、8日,最引人注目的賣出評級來自中信證券(SHA: 600030)對中國人民保險(HKG: 1339)的賣出評級:這間中國最大的國有券商竟然對一家國有保險公司作出看跌呼籲。

Photo from Internet

這引發了上證綜合指數跌幅多達4.4%的暴跌,為全年最大的跌幅之一。

該報告背後的主要分析師童成墩在報告中指出,中國人保的合理性價格比當日最後收價低50%以上。

自此之後,不同公司的降級步伐漸漸加快。據不完全統計,315日起,券商每日發出的下調評級平均為4-5篇。包括其他熱門股票,如中信建投、旺蘇科技、橫店娛樂、民生銀行、廈門國際金融等等。

證券時報援引一位資深券商研究員稱:

「大券商還是很有分量的,敢於發佈「賣出」評級報告,一些中小券商寫「賣出」評級的研報可能連內部合規都過不了。」

泡沫的形成?

《彭博》指出,中國是一個動力驅動的市場,過去10年中出現了2次大規模的融化。今年,隨著每個主要基准指數進入牛市,小盤股過熱和每日成交量飆升,都難免要與2014年的歷史情況作出比較。

滬深300指數的第一季度漲幅是2014年底以來的最大漲幅恰恰是中國上一次泡沫形成的時候。這一切都讓當局高度警惕,以防止重複發生隨後的崩潰。

最近幾個月,中國交易商採取了更多槓桿來追漲,保證金債務上升至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它仍遠未達到2015年創紀錄的2.3萬億元人民幣。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Laura Wang在3月份指出,

「從2015年的經驗教訓導致對槓桿的控制更加嚴格,我們認為漲勢仍處於早期階段,整體市場情緒尚未達到過熱水平。」

Source:Bloomberg

Text by Chief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