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美兩地上市,長和(001)早期的藥業投資企業—和黃中國醫藥科技將回歸香港上市。
2006年,和黃醫藥在倫敦交易所旗下AIM(另類投資市場)上市;
2016及17年,先後在美國納斯達克公開發售美國存託股份,三次IPO共融資約36億港元。
和黃醫藥申請上市
周一(4月15日),和黃醫藥正式提交主板上市申請,發行的新股尚未定案,但公司預期,集資用途主要用在臨床開發和推進其他臨床階段藥物,如註冊試驗及可能提交新藥申請、支持進一步概念驗證研究、擴大癌症及免疫疾病產品組合、及一般營運資金等。
市傳集資額達39億港元,預期會於第三季正式掛牌,美銀美林及高盛將任聯席保薦人。
和黃醫藥主席杜志強稱,去年港交所放寬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規則,慶幸宣布集團在港申請上市,現時在港尋求上市可帶來莫大脾益。若成功上市,預期可加強集團藥物研發能力,繼續發展成國際性的生物製藥公司。

Photo from Internet
長和持股逾60%
這家剛上載初步招股文件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在發展初期已獲李嘉誠時代的長和投資,目前持股60.2%為最大股東。
由於上市過程會銷售舊股,令長和的持股減少至少於50%,而長和則表明將藉上市出售舊股套現,不過承諾在和黃醫藥清還現有債務前,持股比例不會低於40%。另外,和黃醫藥將不再為長和附屬公司,即業績亦不會合併入賬到長和的財務報表。
上月,長和系主席李澤鉅上月稱「長和系內有很多寶貝外界未必知」。而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則稱,為了病人及股東最大利益,應該給予和黃醫藥更多財務管理自主權,不受長和收益目標限制,但長和將繼續成為和黃醫藥的重要股東及長線持有。

Photo from Internet
收入來源
據申請文件,和黃醫藥自2000年由和記黃埔成立,2年後開展藥物研發,是一家商業化、位於中國的創新型生物製藥公司。集團的科學家及員工的團隊多達420名,專注於全球創新及中國癌症市場,尤其致力於開發治療癌症汞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藥,而處方藥及消費保健品業務正正是公司的收入來源。
公司目前有8種正進行臨床試驗的自主研發候選藥物,當中5種已經或將要開始全球臨床開發,過往亦曾與默克、阿斯利康及廣東白雲山等大型藥企合作。去年11月,公司更成功推出首隻中國自主研發、用於治療大腸癌的藥物「呋䫿替尼」,獲內地無條件批准以品牌名「愛優特」銷售。

Photo from Internet
去年虧損半億
據招股文件,因處方藥業務的收入減少,公司去年收入為2.14億元(美元,下同),按年跌11.23%;應佔虧損為7,481萬元,而2017年同期則虧損2673.7萬元,按年擴大近5,000萬美元虧損。
中國腫瘤藥物市場增速料全球最快,2030年或達1016億美元,公司作為創新生物制藥公司,研發開支亦逐年加大。截至去年底達1.14億美元,佔總收入逾50%,同時讓公司累計虧損1.83億美元。
招股書提到一些風險因素,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藥物研發投資高昂、且有可能不獲藥監局批准商業化,屆時公司創收能力將嚴重受損。而和黃醫藥計劃擴大產能,建立原料藥或製劑生產基地,以滿足現在和未來進入商業化階段的抗腫瘤藥物的生產需求。

Photo from Internet
綜合報導
Text by Chief Stock